当前搜索:人居环境(园林
   
企业 店铺 产品 网页 新闻 百科 文贴 问答

 
今日推荐  |  我要发文贴    
 当前位置:文贴详细信息查阅 [ 园林 ]   当前信息由:中国园林网.COM[中华园林网.COM www.园林网.cn] [ 提供 ]
收藏该页 
· 中国的园林历史悠久
  别名:园林历史
  信息来源:中国园林网.COM[中华园林网.COM www.园林网.cn]
  中国的园林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苏州则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以上四园被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以上五园被第二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怡园、曲园、鹤园、听枫园、拥翠山庄(以上五园属于精巧玲珑的小型园林)等。   杭州是浙江的省会,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被誉为“东方明珠”的杭州西湖,更是山水秀丽,景色妩媚,是我国36处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最引人入胜的一处。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写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中国的古典园林追求的是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由于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中国的造园艺术成为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苏州园林则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即“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诗与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而甲于天下。   中国的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   (一)布局分析   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皇家园林都采取规整的布局形式,这些可以看作是皇家权势、独尊意识的物化。即使如北京郊外的颐和园,万寿山前山中心景区也还有一条从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到智慧海的中轴线。这里的建筑宏伟壮观,灿烂辉煌,其色彩,造型和规整式图案型布局,无不辉耀着皇权的统贯一切。   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之截然不同,它特意避免中轴,不讲究对称,是自由式章法的典范。以拙政园为例,其中部布局处理手法极佳。不过,若要品赏其自由式布局之美,就必须自中部腰门而入。一进腰门,一座黄石假山挡住去路,要到远香堂,有两条路径:一是踏石蹬,缘曲溪,或钻山洞……偏于东侧起伏弯环而前行,这就否定了由门至堂的中轴直径;二是由假山西侧的小路或曲廊越过小溪上的曲桥至远香堂,而这架于远香堂前小溪之上的小桥,又偏于远香堂的西南,这就避免了中轴直径的形成。门——路——堂可能形成的中轴线就给否定了。这也正是拙政园中部的布局的妙处:远香堂正对腰门,居于中轴,以遵循传统建筑模式;另一方面又破之以反中轴、反对称的手法。再看远香堂两侧,西面可通曲廊以及东西向的依玉轩,由曲廊折西,为一泓溪流,其上架以廊桥“小飞虹”,再向南则为“小沧浪”水院,这里,一组建筑皆临水、架水、跨水而造,到处荡漾着清远的水趣;至于远香堂东侧,不远处有一黄石假山,拾径而上,为绣绮亭。其南则为由云墙间隔而形成的园中之园——枇杷园,它完全由平地、山石、亭馆、花木构成。这样,远香堂两侧就完全打破了匀衡对称的布局,它西面是水,东面是山;西面是轩、廊,东面是亭、墙;西南是水院,东南则是旱园……两面竟如此地特意避免一律,如此特意地造成对比反差!拙政园中部反中轴、反对称的布局是极其成功的,值得我们细加品味和深味。   苏州的园林不仅在整体布局上特意避免对称,而且在各个建筑上也力求减少雷同。以拙政园为例,从屋基平面和立柱数量来看,圆形而立五柱的,如笠听亭;正方形而立四柱的,如松风亭、绿漪亭;正方形而立十六柱的,如放眼亭;长方形而立八柱的,如绣绮亭、雪香云蔚亭;六角而立六柱的,如宜两亭、待霜亭、荷风四面亭;八角形而立八柱的,如天泉亭、塔影亭;平面呈“凸”字形而立八柱的,如涵青亭;平面呈扇形而立六柱的,如“与谁同坐轩”亭……从屋顶形式看,拙政园诸亭一般依其屋基平面而分别建圆攒尖、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而同一形式的,其宝顶式样也有所不同。从结构类型来看,大多数为四面临空的独立亭,但也有倚墙而建的涵青亭,而倚虹亭和“别有洞天”亭既是半亭,又联结着墙廊,而且亭内墙上各开一门,这样就完全相同了,但二者又能善避为能,主要是其门的求异:前者形方,后者形圆,就把个性区别开来了……它们遥遥相对,成为拙政园内联系东、西、三部的必经之路。这种设计,也别具匠心。   个体建筑类型的犯中求避,同中求异,不但表现在一园之中,而且表现在苏州各园之间,它们在造型等各方面也尽量避免雷同,仍以亭为例。   苏州各园中,大多有半亭之构筑,然而它们又力求互不因袭,在相同的形式中表现出不同的艺术个性来。我认为网师园殿春移庭院涵碧泉旁的冷泉亭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属于依墙而筑的方形半亭,按理,它只应有两只翼角高高的起翘飞扬,还有两只则因依墙而被“省略”,这是一般半亭所取的形式。但冷泉亭的设计建造者锐意创新,让亭后之墙拱起,与亭顶等高,从而在墙顶与亭顶相接处筑脊,缓缓向下左右分张,再往上起翘,使两角也翼然飞举,如鸟奋双翅。这样,既是半亭,又有四个翼角,它们成双作对而同中有异地矫翼展翅。这一别具匠心的处理,在苏州园林里较为罕见。   拙政园的倚虹半亭、“别有洞天”半亭,都是四角方亭之半,但狮子林的文天祥诗碑亭,则为六角亭之半。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扇面亭,位于参差池岸的最凸出之处,而狮子林的扇面形半亭,位于整齐的“曲尺曲”——墙、廊凹进的折角之处,两者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讲了建筑的布局再说说我对山水布局的理解。   苏州园林素有“山水园”之称。它是自然山水的艺术概括,山水空间的艺术描写。在有限的空间里模拟大自然中的景色,经过加工、提炼、升华,“缩千里江山于方寸”, 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风景艺术形象。“园林之胜,唯是山于水二物”。山水之间交相辉映,互为依存,山因水活,水得山而媚,山复水转,脉源贯通,园景才能生动。因此,要深刻理解中国的古典园林,就要认真分析苏州各园林中山水的关系。   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园东部叠山以“趣”为胜,全部用湖石堆砌,并以佛经狮子座为拟态造型,进行抽象夸张,构成石峰林立,出入奇巧的“假山王国”。山体分上中、下、三层,有山洞二十一个,曲径九条。崖壑曲折,峰回路转,游人行至其间,如入迷宫,妙趣横生。   说到借水方面,做的最出色的要数沧浪亭了。请看,沧浪亭的园门,面园外之水、向园外之桥而开;沧浪亭的面水轩、观鱼处以及复廊,均面园外之水而建;繁茂的老树新枝,均向园外之水,均向园外之水而生……这一极其透漏空灵的大胆处理,不仅其入口妙处在于让人俯瞰清流,信步过桥入门时,在精神上能以“沧浪之水”洗涤尘心,进行审美的净化,为游园准备必要的心理条件,而且还能借园外之水,以补园内缺水之不足。   清末怡园主人顾文彬的同时代人汪燕庭,曾写过《题怡园岁寒草庐呈顾艮庵先生》的长诗,诗中就有“名园妙构参画禅,大千界现一粒粟”之句。这似乎是泛泛而论,其实,此中意味,却值得细细寻味。   先从怡园西部山池区的分布来看,其水系,以偏南的藕香榭平台之北的水面为中心,向西南伸展为较宽的水池,曲桥横跨其上,倒影演漾,回波浏如。向西,则仅一湾绿水经水门流向画舫斋而止。其山系,主要为池北迤逦的假山,主峰偏西,螺髻亭耸立山巅,以增其高,其蹬道盘纡,峰峦起伏,延至“翠峰三叠”而其势渐平……   怡园这一山水地形的分布,有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它不仅契合于共工的神话传说,而且还现实的契合于中国的地理形势:西北多山,东南多水。这不正是小小的芥子容纳了莫大的须弥么?可能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巧合,其实不然。留园、拙政园也是如此,就连北方的皇家园林很多也是如此造园。   网师园全园面积仅8亩。园虽不大,但不觉其小,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有迂回不尽之致,在苏州诸园中独树一帜。这主要还在于其水。拙政园中部的水池面积较广,既被大小不一的山岛所坐落,又被几座低栏曲桥所界分,于是,就呈现出方方胜境,使人犹如身临江南水乡平远不尽的境界。然而,网师园水池面积较小,难于运用这种聚分结合,架设桥梁之法,只在方形水面最长的对角线上,即东南隅——西北隅各自反向延伸的窄溪、水湾之上架设小桥,以此作为水体的远景,并孕育不尽之意。这样,既避免了水面空旷而有水无桥、背景贫乏、境界浅露的缺憾,又促使水面集中完整,水体相对拉长,方形有所改观,同时,还让东南、西北两桥一拱一平、一直一曲,盈盈隔水,造型互为比照,对角遥相呼应,并各自成为品赏渺然沧波的独特观景点。这种绝妙的艺术处理,真是一石数鸟。   (二)空间经营   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特别是在极为有限的范围内经营,力求得境的深邃,多不遗余力地以各种方法来增强景的深度感,使园林空间丰富多变,造成一种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空间幻觉。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就十分善于运用这种手法来丰富空间的层次变化。比较典型的方法是运用大量完全透空的门洞、窗口使被分割的空间互相连通、渗透,其效果十分明显。如留园的鹤所,它的东部临五峰仙馆前院,由于在这一侧的墙面上开了若干个巨大的、完全通透的窗洞,从而使被分割的内外空间有一定的连通关系,使处在室内的人可透过各个窗洞看到另外一个空间内的景物。过了鹤所向左至园的东部景区,空间的层次变化就更加丰富了。这里,借白粉墙把空间分隔成若干个小院,并在墙上开了许多门洞、窗口,人的视线可穿透一重又一重的门洞、窗口而自一个空间看到一连串的空间,从而使若干个空间互相渗透,于是便产生了极其深远,乃至不可穷尽的感觉。   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特别是把室外空间的景物引入室内,也是苏州古典园林所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如园林中的厅堂,不仅多处于园内主要景区,而且又多处理的十分开敞,因而便有充分的条件自室内透过开敞的窗扇而摄取园中(外部空间)景物,从而使内外空间相互渗透。   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空间的对比手法运用也十分普遍,而且形式多样。由于苏州古典园林多处于市井,空间面积比较有限,为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往往采取欲扬先抑的方法来组织空间序列,即在进入园内主要景区之前,有意识的安排若干小空间,这样便可通过二者的对比来突出园内的主要景区。留园在运用空间对比手法方面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特别是其入口部分,空间组合异常曲折、狭长、封闭,人处在其中,视野被极度的压缩,使人产生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但当人走到尽头而进入园内的主要空间时,便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曲折萦纡,能造成深邃美的境界。曲折幽深,这也是苏州园林意境风格典型的审美特征之一,同时,它又是中国艺术、东方文化的审美特征之一。人们还往往会萌生这样一种感觉中国艺术、东方文化的曲折幽深之美,似乎是苏州园林曲折幽深境界的某种伸展、延续、扩大、幻变、演化……抽象的看,苏州园林似乎成了曲折幽深的意境风格的艺术代表,成了一个美学的代名词。   这些曲折,可以由花木,山水,建筑等构成。   在留园西部的山林区,高广的土山上,便植枫树,山上曲径盘旋,聚散的黄石随意点缀。在不同季节变换不同色彩的枫林,还掩映着屋顶为圆形攒尖的舒啸亭和长方形起翘的至乐亭。这一景区,既有枫林群植的统一性,又有景物各殊的多样性,曲径蜿蜒其间,既风致自然,又移步换形,每一曲折都有美景在招引人们,是较为成功的林间曲径。同时,它又兼有山石曲径的性质。   建筑构成的曲径主要有曲廊、曲室等   苏州园林里最富有审美意味的曲廊,是拙政园西部的波形水廊。从整体上看,它是由两条波状线组成的。人们如经过“别有洞天”月洞门向北,就来到水廊南端。起步伊始,一二十步内似乎是平舒而直线的前行,然而审美脚步已渐渐地有向上迈进之感。当经过四五根廊柱时,已到水廊第一波状线的波峰。接着,慢慢地往前循着缓坡下行,同时右弯左拐地经过四五根廊柱,就来到一座临水的小亭。从起伏上看,这里是第一波状线的波谷;从平面曲度上看,这又恰恰是第一波状线的旋涡的休止。轻波与微涡,竟结合得如此自然!这一段的造型,起伏和曲度虽不大,但夏天由于微微地升降,缓缓地回旋,才如同轻婉清扬的旋律,给人以舒适面悠扬的美感。   在波形水廊中段继续前行,由于亭较大角度地向右折,在面坡度也随之而较大幅度地向上伸展,这给人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而且,它不同于第一波状线的轻缓起伏,而是有些突然,因此,只要经过两三根廊柱,就达到了第二波状线的波峰。更妙的是,水廊的这一高处,其下恰为一个不大的水洞,故而此处又可看作是廊桥的桥面。当人们一经过桥面,水廊就表现为往左拐的一个较大急转弯。接着,就来到了一座前,这里是第二波状线的波谷;从平面曲度上看,它又恰恰是第二波状线卷涡的终点。起伏与涡曲,在幅度上又结合得如此巧妙!还值得品赏的是,廊桥水洞附近一段升高与急转,又如乐曲昂扬的高潮,把人们的审美情绪也推向了高潮,旋即戛然而止,但曲终而余韵未已。   通过实习期间对苏州园林的品味和对西湖景观的观赏,使我对中国古典园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天人合一”,“须臾纳于粟米”是造园的主要依据。在空间营造上要注意山水的面积,相对位置和组合方式。在建筑上,要注意建筑的实用功效,建在其合适的位置,发挥其功能作用,并且要在整体布局上尽量避免中轴,造成一种活泼、自然的不对称之美。在细部空间的营造上,要做到景和时宜,每一株植物,每一块石头,甚至每一块铺装,都要仔细斟酌,合适才美。并且,在造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文化背景,园名、亭名、廊名等都要有渊源、深度……   苏州园林的景观、景象极为丰富。无论是池泉山石、茂林修竹、月色风声、云雾烟霞,还是曲桥小径、亭台楼榭、词联诗刻,都可以构成景观。同时,还常借助于声、光、影、味塑造无形虚景,如风声、雨声、泉声;花影、月影、云影;鸟语、虫鸣、花香等等,使得园景千变万化。丰采纷呈。   由园林造景的形象使游赏者产生的超乎园林之外的心理环境乃至情感和有关人生观、宇宙观的哲理思维。园林造景并不能直接创造意境,但能运用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社会的文化积淀,充分发挥园林造景拥有实际空间和丰富的景观内容、富于时相、季相、龄相变化、与气象因素结合密切等特点,借鉴绘画、雕塑、戏剧、音乐等其他文艺创作经验,创造出促使游赏者产生多种优美意境的环境条件。   自然风景式园林造景所要创造的基本意境是回归自然。园林造景中具有不同特点的形、色、光、影、声、嗅、温度、湿度、风力等环境信息,通过游赏者的感觉同意识中已往经验中的某些知觉痕迹相联系而形成的映像,可以通过记忆引出赏景人过去曾亲临过的与此时此地的园林环境有相似之处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的心理环境。园林造景从大自然中选择素材,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集中再现于园林创作中;有时运用山水画、风景画的构图技巧,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效果。   园林造景在早、午、晚和不同季节所呈现的时相、季相,在风雨、晴晦、霜、雪、雾、霭等不同天气条件下所形成的不同景象可引出赏景人以往在另一时间、地点类似的境遇中所产生过的情绪、情感和思想意识,唤起对置身于该境遇时生活的回忆,从而扩大了心理上的时间境域,并可用今天的思想情感去对比过去,体味出新的人生哲理。   园林意境的内容与社会文化传统中自然物的人格化有密切联系;如以苍松翠竹比拟不变的节操,以芙蓉、牡丹比拟美丽的少女、贵妇,由柔长的柳丝引起缠绵的情意,从活泼的流水联想到灵活明睿的智慧,从坚固的山岩联想到刚毅敦厚的禀赋等等。   园林意境与文学艺术、宇宙观乃至宗教等也有密切联系。由于不同游赏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多有不同,产生的意境也会千差万别。有的园林造景通过标题、楹联内容等的提示,把园林景物特点与某些历史、神话中的情节人物、著名诗词文章中的观点、掌故、宗教信仰中的理想境界等联系起来,使熟悉这些文化内涵的许多人都能产生设计人所预期的同一意境内容。
 
作者: 127.0.0** 2009-9-22 23:09:44
  该主题共 0 篇帖子
  发表回复:
 
标  题:
3-35
 
内  容:
 
提交码:
 
以下是同类相关文贴
   
收藏该页